每種運動我們的皮膚都要作出一些「犧牲」,高球當不例外。
初學球朋友埋怨手上長出肉繭,和女朋友拖手也痛!我說這已是小兒科之至,我的手繭痛了太多次,麻木了,女朋友早已習慣和我拖手指罷了!
教練說這是必然的,重要的是握桿的手法有没有錯,肉繭才會長在正確的地方。
初學者一般是握桿握得太緊,磨擦得太多,慢慢習慣便不覺痛。多練球肉繭是少不免的,這是打球的代價。
我和一些新朋友握手,一握便知他時常打高爾夫球。我稱讚他高球一定打得很好,他很是雀躍,像學有所成,手繭是他的圖騰。正如我的韓國朋友很喜歡炫耀他拳頭上的厚繭,那是跆拳道的圖騰。
但林太說這正是她不愛打高球的原因。我笑說她怕曬才真。後來才知道她的雙手非常值錢,接拍了很多手部大特寫的廣告,她光滑幼嫩的手,才是她的圖騰,不打高球絕對有理。
張師奶嚷着說:「我寧願個仔打高球成手繭,也好過領取小童身份證時才發覺打不出指模,他的指紋因打游戲機太多而磨平!」
連個人獨一無異的指紋圖騰也失去,我們能怪誰?(完)
#####
本文原登於《明報周刊》專欄〈高球型而尚〉,現經作者修訂重刊。
[ #高球型而尚 ]